近日,中國水泥行業2025年高質量發展大會和中材國際第三屆水泥綠色智能發展大會相繼在安徽合肥舉行,來自40多個國家的500余名行業精英與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行業自律和綠色智能深度對話交流。大會期間,央視新聞對中國水泥協會會長,中國建材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育先進行采訪,報道中國水泥行業加速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海外布局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的行業生態新模式,并走進集團所屬青州中聯的全球首套全氧燃燒碳捕集水泥產線和第二十六屆國際水泥技術及裝備展覽會裝備集團展位,講述集團在水泥行業節能降耗、綠色轉型方面的生動實踐。
水泥行業量減價升 加速高質量發展
據悉,今年一季度,我國水泥行業產能收縮明顯,價格逐漸回升,為今年全行業健康發展打下了良好開局。近年來,面對新環境,水泥行業大力推動節能降耗、綠色轉型,目前已初見成效。眼下在水泥行業的發展中,節能減排成為行業公認的關鍵指標。減少排放、走綠色發展之路,已經是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經歷轉型陣痛的同時,我國水泥產業在降低排放總量上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國水泥產量3.31億噸,同比下降1.4%。與會專家表示,通過供給端精準調控,減少供應量,可以有效穩定市場。市場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國水泥市場平均成交價為397元/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4元/噸,漲幅為9.3%,行業整體運行質量顯著提升。
提升行業集中度 助力水泥產業健康發展
水泥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產業,當前相當一部分中小水泥企業都面臨著轉型升級的挑戰。加快低效過剩產能退出,優化產能結構,將是推動我國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成熟的水泥產業,它的前幾大龍頭企業在行業中的集中度都會占到80%左右,而我國目前還不到60%。所以從行業整合來說,通過兼并重組、市場淘汰等方式,提高行業集中度,是我國水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必由之路。
周育先:2015年,我國的水泥企業有530余家,到了2024年剩下了418家。前十大的水泥企業,行業的集中度比2015年的時候提高了4個百分點,從原來54%左右提高到現在58%,跟國外的發達國家比還有比較大的空間。
眼下在水泥行業的發展中,節能減排成為行業公認的關鍵指標。減少排放、走綠色發展之路,已經是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經之路。經歷轉型陣痛的同時,我國水泥產業在降低排放總量上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舉一個例子就是氮氧化物,以前整個行業一年要排放300多萬噸的總量。通過這些年的努力,已經壓縮到了50萬噸以下,下降了有80%以上。不光對我們國家,對全球來說,排放的強度已經是先進水平了。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等部門印發的《水泥行業節能降碳專項行動計劃》,到2025年底,我國水泥熟料產能控制在18億噸左右,能效標桿水平以上產能占比達到30%,能效基準水平以下產能完成技術改造或淘汰退出,水泥熟料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2020年降低3.7%。
根據這份行動計劃,2024至2025年,通過實施水泥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設備更新形成節能量約500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約1300萬噸。業內人士表示,兼并重組可以有效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布局,提高行業集中度,為行業健康發展騰挪空間。
視野投向海外 加快國際化布局
在調整策略適應國內市場新形勢的同時,我國水泥生產企業也不斷將視野投向海外,加快國際化布局。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屆大會國外參會嘉賓明顯增多,達到294人,比上屆195人,增加了66%。同時,從第一屆33個國家參會,到這次第三屆參會國家已經增加到49個,我國水泥行業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廣。據中國水泥協會預計,目前中國水泥生產企業在國外的投資中,約60%屬于中國企業獨資,剩余的40%是與外資企業合資。國際合作,成為中國水泥生產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另一條路徑。
南非比勒陀利亞波特蘭水泥集團CEO 馬蒂亞斯:我們最近剛與中材海外公司簽署了戰略性的合作。我們新建的一個工廠,屆時會達到20%減碳的成效。中國的這一環保技術方面的發展對整個國際市場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非洲包括拉美市場,這對我們未來達成一個環境友好的水泥生產非常關鍵。
中國水泥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我國的水泥產量約20億噸,占全球產量的50%左右。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年人均消費量超過1噸,而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年人均水泥消費量僅有300公斤,有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國際市場前景廣闊。
周育先:中國的水泥可以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國家,去提供水泥投資以及水泥廠。到2024年底為止,我國在21個國家建成了有46條水泥的生產線,一年的水泥產能9800多萬噸,今年一定會過億。
探訪全球首套全氧燃燒碳捕集水泥產線
在本屆水泥行業大會上,一項全球首套水泥全氧燃燒碳捕集技術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它可以使水泥的生產更加綠色環保。
總臺央視記者古峻嶺:在我身后這個高達108米的巨型裝置就是水泥廠最核心的心臟——水泥窯,但它和其他傳統水泥窯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右邊多出了兩個銀色桶狀裝置,這就是全氧燃燒系統。它可以把尾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從以前的20%一下提升到70%以上,這樣可以更好地進行二氧化碳捕集,與傳統工藝相比,它的能耗下降了40%。這一升一降使得水泥的生產更加綠色環保。
在中控室的大屏上,呈現了水泥生產的工藝流程。剛從礦山運來的水泥原料石灰石,在經過破碎、粉磨等預處理之后,進行煅燒,這紅彤彤的畫面就是全氧燃燒爐內的景象,而這項全氧燃燒新工藝最關鍵的環節就在這里了,濃度超過80%的氧氣進入爐內促進燃燒,由于氧氣的濃度非常高,使得氮氧化物的排放也大幅下降。
在廠區,記者看到三個科幻感十足的球罐,里面裝的是水泥生產過程中捕集到的二氧化碳。在球罐內20個大氣壓、零下20攝氏度左右的低溫條件下,二氧化碳以液態的形式儲存。它的純度達到99.9%以上,也就是食品級的標準,可廣泛應用于食品加工、生鮮冷鏈物流、農業生產和化工原料。
青州中聯水泥高級工程師 姬中全:我們這條日產6000噸的水泥生產線采用全氧燃燒碳捕集新工藝之后,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180萬棵,促進水泥等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總臺央視記者古峻嶺:水泥的生產環節可以簡單概括為“兩磨一燒”,這“第一磨”是礦山運來的大塊礦石把它破碎成5厘米以下的小石塊,從后面管道進入這個立磨機,落到下方。這就是“第一磨”了,被磨輥碾壓成粉末,底下有風往上吹,把這些水泥粉末從這個口吹出來,進入到下一個煅燒環節,也就是水泥窯來進行煅燒。而水泥煅燒的質量好壞,很大程度上就取決于這個立磨機磨出來的效果。
這是全球最大水泥篦冷機的模型,它在工廠里的真機日產13000噸。它也是水泥生產環節中的一個關鍵裝置,它的作用是把在水泥窯內經過上千度高溫煅燒的水泥熟料在這上面把它冷卻。同時把這些熱量回收,再次回到水泥窯內提供熱量,還能進行余熱發電。它的熱回收效率可以達到75%以上,讓我們的水泥生產節能降耗、更加綠色環保。目前全球像這種第4代新型篦冷機一共有近1000臺,而我們國產的這一款,它的銷量就占了全球的60%左右,妥妥的是銷冠王。